首页

扶桑女王 调教

时间:2025-05-26 06:25:22 作者:老字号“不老”,守匠心也要谋创新 浏览量:48416

  中新网长治10月5日电 题:太行山中“致富椒”闯世界

  中新网记者 杨静

  1979年,在太行山中的一座小县城中,20多岁的农民李生贵为“填饱肚子”,承包了村里的5亩土地,开始试种全县都没种过的青椒。当时的李生贵不会想到,他的尝试,带动了这座小县城的农业变革。

  国庆假期,走进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西寺头村丹西龙鑫现代农业产业园,蔬菜大棚整齐排列,棚内青尖椒鲜翠欲滴,工人们正忙着采摘、打包、装箱。“前茬青椒后茬西葫芦,轮作种植防病害。”该产业园负责人李强介绍,园区集育苗、生产、销售为一体,主要给农户提供种苗。

图为长子县蔬菜大棚中鲜翠欲滴的青椒。 张月 摄

  长子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,自古被誉为“米粮川”,是山西省传统农业大县。

  李强的父亲李生贵是长子青椒种植第一人。1979年,试种的5亩青椒让李生贵赚到人生“第一桶金”。1980年,他又承包了200亩土地,大面积种植青椒。“青椒成熟后,父亲拉着一车又一车青椒到河南郑州售卖,打开市场的同时,也让父亲进账8000余元,而当时村民年人均收入仅60余元。”李强说。

  李强回忆,种青椒赚钱后,父亲就在自家院里免费办起青椒种植培训班,一户带四户,四户带全村,全村带全县。短短几年,长子县青椒种植面积就达到8万余亩,总产量3亿余公斤,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,并带动了其他蔬菜种植。

  1998年,长子县被命名为“中国青椒之乡”。“长子大青椒”个大肉厚、色泽鲜艳、耐藏易运,备受客商和消费者青睐。

  李强介绍,当时,露地青椒由于连年重茬种植,病虫害严重,导致青椒品质和产量下降,而钢管制棚成本又太高。“父亲想研制一种村民用得起的大棚。”

  经过反复试验,2002年,李生贵以钢丝代替钢管,研制出一种成本低、寿命长、易操作、效益好的蔬菜简易大棚设施“生贵式移动大棚”,2007年4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“实用新型专利证书”。

  此后,李生贵又探索出前茬种植青椒,后茬种植西葫芦的成熟种植模式,并在当地及周边地区推广。“蔬菜大棚变成了‘致富棚’,收入每年都在增加。我们还聘请专家指导,引进新设备,联动周边农户共同种植、共同致富。”李强说。

  “好粮”产自好环境。近年来,长子县发展现代设施农业,出台多项政策扶持青(尖)椒产业,2023年奖补资金达2.6亿元。2022年,长子县青(尖)椒种植面积大增,带动农民增收4.5亿元。2023年,全县新增高标准大棚3300多座,青(尖)椒播种面积累计达5.02万亩。

  李强告诉记者,他们兄弟三人都已追随父亲脚步,共同探索新的种植模式。“随着农业产业的数字化进程和智慧农业装备的推广应用,我们期盼更多年轻人回乡,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。”

  如今,“长子大青椒”不仅热销河南、浙江、广东等地,还出口到日本、泰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。太行山区里的小小“致富椒”,早已跨出国门,“闯”向世界。(完)

【编辑:张燕玲】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中国人民解放军形成新型军兵种结构布局

1951年,为了实现和平解放,《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》(简称《十七条协议》)。其中,第十一条规定:“有关西藏的各项改革事宜,中央不加强迫。西藏地方政府应自动进行改革,人民提出改革要求时,得采取与西藏领导人员协商的方法解决之。”《十七条协议》还明确规定,依据西藏的实际情况,逐步发展西藏民族的语言、文字和学校教育,逐步发展西藏的农牧工商业,改善人民生活。

李金陆任重庆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、总经理

10月23日,南京滨江规划建设展示中心。1:1000的“一江两岸”沙盘模型上,高楼与公园错落有致,长江自中段横贯而过,夹岸绿意绵延。当沙盘背后的大屏徐徐拉开,真实江景以更加明媚的色彩映入眼帘。

据介绍,京津冀同城商务区已驶入加快建设的快车道,下一步,红桥区将协调天津市有关部门,加快途经天津西站区域的地铁4、7号线等轨道交通和周边市政道路建设,拓展空铁联运模式,建成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异地航站楼,打造离津“空中新门户”;突出高端化、专业化、特色化发展,加快光荣道科技产业园、京津冀工业软件产业园、河北工业大学科技园、天商数字科创园等创新平台建设,推动两个创新联合体和中煤智能创新联盟融合发展。(完)

乌总统向最高拉达提交“胜利计划” 俄罗斯回应

一年来,十四届全国政协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,聚焦中心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、协商议政、民主监督,坚持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,为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作出新贡献。

坚定信心,在唯一正确道路上奋勇前进

作为四川光伏产业布局的重要一环,宜宾在2022年抢抓太阳能电池片技术迭代“窗口期”,瞄准行业先进产能,快速进军晶硅光伏产业。目前,宜宾累计签约落地光伏项目35个,总投资超1300亿元。今年前三季度,宜宾光伏产业实现产值194亿元,预计2024年实现产值近300亿元,同比增长10%以上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
女王论坛